周漢民:扶志+扶智 精準“拔窮根” 發布時間:2022-02-28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0-06-25 作者:周漢民
盡管扶智和扶志的成效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得以體現,但其帶來的人力資本積累能夠推動收入增長,對貧困家庭生活質量的持續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的一個偉大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事業。到今年年底,中國將全面完成脫貧任務,越是在全面勝利曙光前,越是要初心不忘慎終如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鞏固脫貧成果,扶志和扶智是關鍵。
知識和智慧最能改變貧困的樣貌,如果說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甚至有所結余,可以看作“物質脫貧”,那么,提升教育和技能水平、參與社會的積極主動意識,則可視為“素質脫貧”。從2009年起,民建上海市委積極參與民建中央倡導的生態教育移民項目,廣泛發動民建會員和會員企業,積極籌措資金,通過上海民建扶幫公益基金會規范運作,在廣西田陽初級中學設立“上海民建揚帆班”,以每年資助每位學生2000元生活費的方式,幫助田陽品學兼優的貧困小學畢業生升學完成學業。為此,民建上海市委創新辦班流程,切實把好學生入口關、班級管理關和師資配備關;重視項目監督,建立畢業生溝通機制,跟蹤幫扶效果,每年組織會內青年企業家考察“上海民建揚帆班”項目,和學生們一起上一節課,實地了解學生的起居情況;注重經驗復制,嘗試把教育扶貧模式推廣到其他貧困地區。
民建上海市委在廣西、湖南開辦“揚帆班”堅守近十年,在中國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力盡綿薄、積極奉獻。其中幾點經驗啟示,值得總結。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我們當努力再努力,確保精準脫貧落到實處,確保全體人民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