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誦詩】:親愛的“大白”,英雄的百色——寫在百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殲滅戰之際
終于,戰斗的號角又吹響在老區百色的天空之上城市的名字,在十億部手機的推送里瘋狂地傳揚觸目驚心的數字聳人聽聞的彈窗封城閉戶的廣播在城市的上空飄蕩命中注定你要扛下所有你寧靜的邊疆,英雄誕生的故鄉 成千上萬的人變成了“大白”他們脫下春節五顏六色的衣裳換上潔白如雪的新裝一支騎著“電驢”的大軍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浩浩蕩蕩白衣的天使,趕往逆行的前方就像一股滾燙的洪流驅散料峭的春寒把溫暖送進每一扇惴惴不安的門窗 最動人的,是鄉親們對“大白”就像對待自己的親骨肉一樣宰殺圈養的豬羊端上香醇的雞湯搬出并不富
【詳細】 -
不負新時代,一起向未來
2022新年前夕,再次聆聽到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深有感觸,深受鼓舞。從賀詞中深刻感受到共產黨人的初心本色、人民情懷和中國擔當,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必將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奮斗新時代的精神號角。感受不忘初心。一個多月前,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總書記曾提到“窯洞對”。新年賀詞中,“窯洞對”再一次被提起。身為民建會員的我,有光榮、有自豪,也有使命在肩責任重大的緊迫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開辟了民族的復興之路,點亮了中國的民主之光。1945年,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建設一個“人人起來負責”的國
【詳細】

-
學會史明使命 做合格民建人 —— 參加新會員培訓學習有感
立冬未得幾日閑,拂曉細雨枝如綿。2021年11月17日,民建柳州市委會新會員培訓班在中共柳州市委黨校開班了,這是我工作近20年,第一次進入黨校獲得系統學習的機會,當我走進黨校那一刻,我感到一股熱流從全身流過,興奮、自豪,難以言表。 立冬剛過的這幾日,晨風伴著碎雨,坐在教室里能感到點點涼意,我留意著前后左右的同班新會員,發現大家的臉龐上,都透露著期待收獲的喜色。課前,王德霞主委簡單介紹了民建的歷史,以及加入民建后應該做什么,提出這次學習的要求和目標:學會史明使命,做合格民建人! 在廣
2021-12-01 -
百年偉業同心唱 攜手筑夢在東方——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民建桂林市委會成立63周年之際
清晨,坐落于桂林桃花江畔的民建會員之家迎來了它的第三十一個學習團。幽靜的院落中,溫暖的燈光次第點亮。緩步回廊,漫行展館,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廣西區委和民建桂林市委會的歷史與故事在參觀者眼前徐徐展開。 風雨同舟路,砥礪前行時“這里的每個物品,每座獎杯,都是會員自發捐贈的。它們記錄著桂林民建的發展過程里無數個平凡卻又偉大的瞬間和故事?!睍T之家的主建者、民建桂林市委會原副主委席國際介紹道。為了籌建這座桂林民建首個會員之家,民建桂林市委會機關和會員們耗費了大量心血。展廳里,目光所及的第一個老物件,就是
2021-11-23 -
“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有感
十月秋風催葉紅,主題教育書新韻,市統創新強培訓,眾臨重慶尋初心。兩館兩園展史料,風云激蕩現往事,多黨合作同奮斗,肝膽相照榮辱共。統一戰線集結號,政治協商中華成,五一口號人稱頌,民主薪火代代傳。恬靜特園促民主,統一戰線歷史證,民主之家聚同志,共商國是謀復興。艱苦奮斗周公館,不畏敵人講奉獻,來回穿梭聯各界,團結一致力統戰。興辦教育啟民智,強國之路創實業,抗日救國御外敵,報國有門顯情懷。坐鎮紅巖毛澤東,運籌帷幄決千里,統戰工作顯成效,紅巖精神永閃耀?,F場課堂相結合,專題講座內涵深,重溫多黨合作史,堅定信念跟黨走
2021-10-27 -
豐收節里迎豐收?!度嗣袢請蟆?、《廣西日報》刊發廣西民建會員觀點及文章
9月23日,人民日報第18版刊發《全國政協委員就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建言資政——產業旺鄉村興(人民政協新實踐)》。其中報道了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談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9月23日,《廣西日報》第9版,刊發了區委文化委主任、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楊學明的《用“三觀”端正“五官”,讓“頂流”回歸“清流”》,民建廣西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廣西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胡紅一的《我的偶像叫海娃》,就如何整治文娛亂象、樹立清朗正氣表達了廣西民建會員觀點。 《人民日報
2021-09-23 -
當你足夠優秀時,身邊全是好人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足夠優秀時,你身邊都是好人”。這句話說得又諷刺、又真實。 這不是一個觀點,而是一個基于人性特點的事實。連日來在廣東湛江的全紅嬋一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8月5日,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跳水決賽,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年僅14歲的全紅嬋在比賽中以466.2分奪冠,領先第二名40.8分,史無前例。她整套動作滿分為477分,在決賽的五跳中,全紅嬋三次跳出滿分動作,驚掉解說和看客的下巴。有的網友干脆
2021-08-11 -
東信村蘭美賢:婦女頂起半邊天,瑤妹闖出致富路
瑤族天生是大山之子,生性自由,自給自足,從小就培養出一套靠山吃山的本領。隆安縣東信村隴旺屯的瑤族婦女蘭美賢就是這樣一個人。民建廣西區委副主委高斌了解蘭美賢的養雞情況 20年前,蘭美賢嫁到村里的壇靈屯,生了2個兒子。以前,她和丈夫蘇積煌辛勤勞作,養牛喂馬種玉米,一年收入八千元,日子過得緊巴巴。她說,“能干的活我都干了,肉也有得吃,就是沒掙到錢?!?nbsp; 2014年,東信村的蘇寧華作為東信村致富帶頭人,率先與富
2020-12-22